CASE EXHIBIT

虚拟仿真实验定制开发项目一

河北大学﹒虚拟仿真实验项目

项目背景 / PROJECT BACKGROUND

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章服之美,谓之华”(《左传•定公十年》)。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,有关中国古代服饰制度、造型、图案、工艺以及风俗、式样之传承变迁的教学与研究,涉及历史学、社会学、文学、艺术等多个学科。

此前国内高校的服装学院、艺术学院或工艺美术学院,多采用古代服饰图片作为教学素材,并播放传统服饰考据、制作、复原过程视频用以辅助教学,授课对象为服装设计、工艺美术或艺术史专业的学生。近年来各高校相继推出了一些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网络公开课,授课对象拓展到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及传统服饰爱好者。

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虚拟场景与仿真造型项目

项目介绍/ PROJECT INTRODUCTION

本项目拟采用当下极受青少年欢迎的虚拟照相软件,结合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历史场景,按照年代顺序和服饰的性别/种类设计实验项目,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中国自先秦至近代各历史阶段的服饰制度、式样、材质、工艺、审美特色,与之相关的典故、诗文、风俗,各历史阶段的演变历程及其对当代中国服饰的影响等,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接受与认同,实现《国学基础》课程的教学目标。

实验内容

将中国传统服饰按年代分为先秦、秦朝、汉朝、魏晋南北朝、隋唐五代、宋朝、辽金夏元、明朝、清朝、近代十个历史阶段。

将各历史阶段的服饰分为礼服、官服、军服、常服、演出服五大类,并细分为若干类型,如礼服分为冕服、婚服、丧服三类;常服分为贵族、官员和平民三类;演出服分为乐工、歌舞和戏曲三类。

将古代少数民族服饰分为匈奴、鲜卑、突厥、吐蕃和西域诸国(龟兹、高昌、回鹘)服饰;将域外各国分为古代朝鲜半岛政权和古代日本、古代越南服饰。

上述每种类型之下,均按性别分为男、女两类。按,因古代无女式官服和军服,官服分为文官、武官两类,军服分为将帅、士兵两类。

实验内容

让学生选择进入各历史阶段、服饰类型以及不同的性别、民族和国别角色之后,生成虚拟历史场景和三维仿真造型,开始实验阶段的学习。

实验内容

在实验操作和各个阶段,学习完成后进入随机考题的测验:

实验特色

测试达标后,上传自己的免冠照片,可以体验人脸融合,并可保存融合照片:

Contact

地址:保定市向阳北大街2628号云中心1207室

电话:0312-2035256

Advisory
业务咨询